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毕业生留意:企业又有“新套路”,高薪诱惑带队跳槽,却是大骗局 每日讯息

又是一年毕业季,又有一批大学毕业生,揣着“应届毕业生”的身份,懵懵懂懂地走出校园,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
除了升学考研之外,对于大学生来说,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,且有发展空间的岗位,无疑是最令人羡慕的归宿了。

可殊不知,企业内部也有不少“套路”,对于涉世未深的毕业生来说,当时被蒙在鼓里,等到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,已经晚了,结果自然是两手空空,满盘皆输。


(资料图片)

一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经历过的套路:自己是北京某高校设计学院的毕业生,毕业后选择到深圳发展,找了份不错的工作,企业规模不小,行业发展也很乐观。

企业内部,有一名年薪百万副总建筑师,平时和员工的关系都很好,深得信任。结果这位副总,直接撬动了近60名员工,和自己跳槽。

副总也是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控诉了本企对员工的种种局限和苛待,又为这些员工规划了跳槽之后的美好未来,夸的天花乱坠,嘴皮子都快磨破了,这60人的小团队,终于全部松口,同意离职了。

可就在这60人离职后的当天,这名副总却突然联系不到了,回原企业也找不到,去计划跳槽的企业一问,对方却说压根没这回事。

这时大家才意识到,所谓的高薪诱惑,带队跳槽不过是一场骗局,这被忽悠着离职的60人,不仅集体失业,而且由于是自己主动提出的离职,公司也没有义务提供任何的补偿。

一般这种情况,是原企业早就有了裁员的想法,奈何有合同作保障,此时裁员,要赔偿员工一大笔补偿金,企业不想承担这份开销,于是串通副总演了这么一出戏。

这件事的后续,只有两种解决方式,当然,突破口都是那位带头忽悠人的副总,若副总和企业是合作的关系,合伙密谋了这么一出戏,之后副总也并没有离职,只是短暂地避避风头而已的话。

企业裁员套路多,为的都是绕开裁员补偿,应届生要谨慎提防

那么这些员工就可以通过找到副总,并且收集好充足的证据,状告副总和原企业,如果成功了,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企业赔偿失业员工该有的补偿,但想恢复原职,是万万不可能的。

第二种情况,就是企业早已和副总商量好了,牺牲副总一个人,换取企业0成本裁员60人,这种情况,副总十有八九是真的离职了,而原企业也一定给了副总不小的补偿。

让他能心甘情愿地离职,同时,企业也肯定算过了,买通副总演这出戏的成本,必然要比正常裁员60人的成本低许多,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大骗局。

这样的套路并不罕见,实际上有不少企业都会用这么一套,来节约自己的裁员成本,一般来说,职场老油条都会知道这么个套路,置之不理稳坐自己当下的职位才是最稳妥也最安全的选择。

就怕那种刚毕业不久,禁不住高薪跳槽的诱惑,傻呵呵地跟着离了职,前脚刚走,后脚人家就翻脸不认人了,只能自认倒霉。

不过一般来说,这种套路裁员的人数不会太多,用一个套路一次性裁员60人的还是比较罕见的,当然,风险也会比较大,被骗员工若能联合起来,收集足够的证据,最起码可以要到应有的补偿。

可见建筑设计院的发展,已经到了不得不耍手段裁员的地步了,这种连哄带骗,0成本裁员的方式,也是企业一种自救方法,不过方法的确有点“缺德”。

写在最后:

除了这种把人哄骗地心甘情愿离职外,还有一种套路,是企业采用一些手段,逼着经验和资历都尚浅的毕业生,主动离职。

上海某家设计院,为了节省裁员的支出,果断降薪50%,逼得一部分耐不住性子的员工,直接提出了离职,为企业减轻了不少压力。

若是有能力离职后再找的员工,自然不屑于忍受企业的这些“脏套路”,但若是那种能力一般的,可就惨了,离职之后方方面面甚至比不上应届生,就只能面临失业的局面。

企业套路过,若不想被骗,除了慎重小心之外,也要注意不能贪图一时的便宜,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,掉进对方早已布好的陷阱之中去。
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?

标签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