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豆坝派出所:心系群众解民忧 真情为民暖人心

“叔叔让我一定要当面表示感谢,你们帮他实现了多年的愿望,真是太感谢了!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2022年2月的一天,康县公安局豆坝派出所民警在走访入户时发现,辖区群众吴信学在年轻时外出务工多年未归,也从没和家人取得联系,导致户口遗漏。了解情况后,民警连夜背起“警务背包”开展走访调查,仅用了一天多将资料收集上报,又在第一时间将户口本送到吴信学侄子手中。当身在外地的吴信学收到户口簿时,心情非常激动,再三嘱咐侄子一定要代表他本人当面感谢豆坝派出所民警。

2019年12月13日,康县公安局豆坝派出所成立,辖区总面积245.37平方千米,人口11488人,行政村31个、合作社100个、行业场所49家。现有民辅警16人,平均年龄31.5岁,是一支年轻有为的队伍,他们以年轻人特有的青春、干练和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,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2023年,豆坝派出所荣立集体二等功,7月被评为“全省青年文明号”,90后所长马小兰被授予“命案积案成绩突出”个人嘉奖荣誉称号,民警袁义荣被评为“甘肃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”,被省厅聘为“全省公安机关档案管理评审员”、 被评为“党建联盟优秀清收标兵”。

狠抓队伍管理 提升综合能力

“稍息、立正、向左转……”每天七点,马小兰响亮的指挥声准时响起,豆坝派出所全体民辅警以练兵打开了新的一天!

2021年3月,康县公安局率先在局里进行示点女所长,90后马小兰到豆坝派出所走马上任,她是一双儿女的母亲,也是所里的带头人。为了带好这支队伍,她凡事率先垂范,引领全所民辅警转变作风。按照“以党建带队建促工作”方式,以支部建设为依托,加强党小组建设,通过“公安夜校+实战练兵”深入开展政治练兵、业务练兵、技能练兵等,逐渐成长为“六会”综合性业务能手(即:会交通管理、会群众工作、会案件办理、会户籍办理、会纠纷调解、会场所管理)。

夯实基层基础 擦亮平安底色

积极推广注册反诈“金钟罩”和国家反诈中心APP,强化预防电信诈骗、交通安全、防溺水及“德法宣传”等宣传,有效提升群众防范意识。2023年,推广视频监控741家,注册关注反诈APP 5122人,受保护11279人,预警劝阻574次,2023电信诈骗年零发案,交通事故零发生,全面实现多破案、多化解纠纷、多消除隐患,少发案、少伤亡、少损失的“三多三少”效果。

加强“三所”联动(即:律师事务所,派出所,司法所),借力农村“三老”(即:老民警、老村干、老乡贤),一般纠纷由驻村民警或村干部调解,疑难纠纷由司法所+驻村民警+村干部调解,特别疑难纠纷邀请驻村律师、乡镇领导、派出所领导、村干部共同化解,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。2019年以来,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殴打他人、损毁财物类案件同比下降100%。

选聘“义警”24人,治安协管员31人组成“警格+网格”共同开展治安巡逻、矛盾排查化解等,构成纵横交错的治安防范网络,为建设“五美康县”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。

做优“背包警务” 背出警民情深

将“绿色通道”“开”到田间地头,民警背起“警务背包”现场办理相关手续;针对因种植木耳、苦荞等发生的地界、债务等纠纷,将“矛盾调解室”“搬”到产业基地进行调解处理,实现了“背包+田园”警务有机结合;推出“网上警务”,建立一村一微信“警务便民群”,积极推广“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、陇南公安网上户籍室、康县网上公安局”,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网上办、掌上办跨时空服务。2023年至今,指导群众在网上办理临时身份证72份、出具证明66份、咨询答复136次。

建立“免跑”服务机制,将出行不便的老人、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儿童等纳入“暖心背包”服务范畴,将“背包警务”变成流动的、群众身边的警务室。2023年至今,送证上门116件,民警“上门办”186件、“捎办代”62件,发放宣传单987余份,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和“一次不用跑”服务,群众安全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。(新甘肃·甘肃法制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饶剑)

责任编辑:韩小月

标签:

相关阅读